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练好内功 奏响中西医融合发展强音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 : 2025-04-07 08:17

  四月的福建省安溪县,春漫茶山、生机勃勃,安溪县中医院城东院区暨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康复医院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安溪县及周边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近年来,安溪县中医院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医院提出的“联盟﹢共享”系列创新服务举措,得到了众多业内同行认可。近日,医院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作为医院改革的引领者,院长李朝晖说:“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练好内功,真正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才能迎来事业发展的春暖花开。”

  健康报特约记者 陈静 董小杰 通讯员 吴荣榜

  
安溪县中医院城东院区暨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康复医院效果图

 

破局:注入创新发展活力

  时间回到2017年,时任安溪县医院副院长的李朝晖,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接过安溪县中医院院长重担。

  上任之初,摆在李朝晖面前的是诸多棘手难题:医院占地不足7000平方米、编制床位仅有300张、检查检验设备也十分短缺……这些问题和短板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身为一名普外科医生,李朝晖深知西医“快刀斩乱麻”的重要性。他迅速厘清安溪县中医院的发展重点:在弘扬中医特色同时,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难题。

  从优化服务入手,医院的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为解决彩超检查结果出具慢的问题,李朝晖大胆创新,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推出“‘超’有爱夜间超声”服务项目,动员县域及周边医院的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县中医院多点执业,实现“人休、设备不休”,不分昼夜地为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同时,医院检验科推出了便民“黎明服务”,将采血窗口服务时间提前至冬令时7时30分、夏令时7时。这两项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举措一经推出,收获了众多患者的点赞。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李朝晖博采众长,为医院学科发展“号脉开方”。医院以康复医学、治未病/健康管理、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等四大中心为依托,着力打造了针灸科、康复科、心脑血管内科等重点科室,综合诊疗实力不断提升。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整体院区服务环境得到升级,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几年间,医院增加床位至600张,添置了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诊疗设备。同时,安溪县中医院城东院区暨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康复医院建设项目也顺利通过审批。项目占地超8.5万平方米,拥有规划床位1600张,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医院发展空间狭小、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等难题。

  目前,安溪县中医院已拥有省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特色专病、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并已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验收,成为福建省首批卒中防治中心。医院可开展70余项中医诊疗技术和50余项四级手术。近年来,医院先后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密切合作,不断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0年9月25日,安溪县中医院总院揭牌。该院由县中医院牵头,联合1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辖区内公益性村卫生室组成,为安溪县深化医改注入了新活力。

 

发力:擦亮特色服务品牌

  经过深入调研,李朝晖明确了安溪县中医院的发展方向:以传统医学(中医)为引领,以现代医学为支撑,走中西医并重的发展道路,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他认为,中医院应积极拥抱现代科技成果,借助先进医疗设备提升诊疗水平。“共享药房”就是该院“互联网﹢中医药”发展的成功实践。

  长期深耕基层医疗工作的李朝晖发现,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设置中药房,即便有的卫生院设有中药房,也因管理成本高等问题难以为继。基于此,安溪县中医院2018年升级“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推出了“共享药房”服务。得益于该服务,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中医、开药方后,可享受安溪县中医院提供的审方、调剂、代煎中药和配送到家服务。“共享药房”的中药材由专业团队统一采购、监管、储藏、煎煮、把关,品质得到有效保障。这一举措有效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基层患者。

  为将优质医疗服务的“活水”持续注入基层,安溪县中医院围绕“县强、乡活、村稳”的目标,牵头组建了“中医联盟”,与全县33家医疗单位携手,开展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工作。通过“联盟﹢共享”的新医改模式,安溪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该模式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典型,被收录进《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

  此外,李朝晖发现,安溪县近百万常住人口中,慢性病患者占比达七成以上。以糖尿病为例,其知晓率、复诊率和达标率都不尽如人意。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慢病管理水平,安溪县中医院自2022年引进了“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由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三师共管门诊”,实现了对7万余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几年来,在“三师共管”诊疗模式下,该院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17.4%提升到70.8%,糖化血红蛋白不良率由49.1%下降到9.5%。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安溪县中医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医院先后举办安溪县中医药文化周和中医药进小学、进家庭等多项公益活动,还组织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传授活动,营造了“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升级:打造专业人才梯队

  人才缺乏是县级医院发展的阻碍之一。李朝晖表示,解决“人才之渴”的办法是利用好每一滴“水”。

  2018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创新引才机制,出台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意见,打破事业单位编制束缚,为吸引省内外优秀骨干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络病研究室”落户安溪县中医院。医院设立了13间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了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溪县中医院名誉院长杨叔禹教授在内的省内外名医专家50余名。医院还邀请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专家每月定期来院坐诊、手术,让患者看病就医更省心省力。

  在外引人才的同时,医院注重院内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2018年初,李朝晖在院内引入公开竞聘机制,为年轻人才拓宽晋升渠道。数年间,医院已组织5轮竞聘,选拔出中层干部60余名。如今,医院中层干部大多是“85后”“90后”。

  为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医院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全力扑在工作上。全院医务人员向优秀者看齐,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凝聚。2024年,医院门急诊接收患者50万人次,出院2.78万人次,总手术量1.2万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63.49%。相较于2017年,医院接收门急诊患者数量增长66.86%,手术量增加289.33%,三四级手术占比提高了43.13个百分点。2023年10月,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甲等中医院,成为福建省首个从“二甲”直接晋升为“三甲”的县级中医院,也成为全省创建“三甲”历时最短的县级中医院。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李朝晖表示,面对发展中的新挑战,安溪县中医院当继续坚持中西医并重,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强音,为守护人民健康呈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安溪答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