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漳州市医院远程会诊现场。
3月21日,“特邀专家”师带徒拜师仪式在片仔癀名医馆古城分馆举行,漳州弟子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雷燕诵读拜师帖。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日前,2024年全国31个省份433个地市级行政区医改评价结果公布,漳州市再次位列全省第三,全国排名第38位。
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漳州市自2017年起实施的市直公立医院绩效目标考核机制。经过八年的实践,目前已初步构建起覆盖绩效评价、监测分析、管理促进三个层面的“九个一”的全方位考核体系。“九个一”即完善一套多层次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制定一套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一个医改监测平台、每年举办一场“深化医改成效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强化一项推进调度机制、开发一个数据质量校验规则与核对系统、不断优化完善市级公立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办法、深化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指导意见、推进一套持续改善工作机制。
八年来,漳州市级医院管理委员会通过“九个一”举措,全方位提升医院硬核实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医改漳州模式,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方位建设市域医疗服务高地
日前,平博体育网址公布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漳州市医院再获A+等级,位列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前10%。其中,代表医院救治疑难危重症能力重要指标的CMI值(病例组合指数)突破历史新高,达1.25。
近年来,作为漳州公立医院的龙头医院,漳州市医院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9月,医院获批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23年12月15日,漳州市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签署帮扶指导协议,一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合作正式启航。一年来,这份“国家级医疗资源精准下沉”的答卷,成绩斐然——
高位嫁接,提升高端医疗服务水平。两院先后共建“海峡远程医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漳州)国际医疗中心、公立医院党建文化示范基地”。北京协和医院领军人才杨筱被聘任为漳州市医院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周慧梅任妇科主任、李静任国际医疗中心副主任兼总护士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等多位“国宝级”医疗专家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开展专题调研指导等形式加持漳州。
引育并举,激活医院人才引擎。漳州市医院先后选派临床业务骨干、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和研究生导师赴京学习研修;联合开建的海峡远程医疗中心实现常态化开诊,妇科、消化内科等8个学科融入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研究联合体。
全要素打造中医特色示范样板
3月28日,漳州市卫生健康委领导带队前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交流,双方达成合作共识:漳州市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洋教授肿瘤中心团队、向孝兵主任运动医学科团队签约。两个专家团队将定期到漳州坐诊,并通过门诊带教、手术指导、科研合作等方式,助力漳州市中医院打造中医特色鲜明的诊疗体系。
这只是漳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漳州中医药事业迎来里程碑式发展。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漳州以“圆山计划”为引擎,通过政策引领、人才集聚、产业融合的全要素创新,探索出一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漳州路径”,为全国中医药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政策引领,构建中医药发展新格局。2024年,漳州发布“圆山计划”,实施“名医入漳”“名院驻漳”“名药兴漳”“名企进漳”“名品聚漳”五大工程,形成“名医带产业、产业引名医”的双向驱动机制。政策红利下,漳州中医药服务体系加速升级:全市拥有12家中医医院、4家三级中医院、基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13家省级精品中医馆成为服务标杆。同时,漳州市中医院总部院区开工建设,获中央资金1亿元支持,跻身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行列。
聚才引智,激活传承创新源动力。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漳州通过“名医入漳”工程,柔性引进蒋建东、杨宝峰等4位院士及373名名医,设立153家名医工作室,推动北京协和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顶尖机构与本地医院共建技术协作中心。非遗传承与科研创新并重,林向前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落地,中药炮制技术入选省非遗名录,《漳州市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
产业融合,打造健康服务新高地。漳州以“中医药+”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依托片仔癀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智一药”产业园,带动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省级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和森林康养小镇,古城片仔癀名医馆成为游客打卡地。漳州先后承办金砖国家传统医药会议、海丝国际中医药论坛,推动闽台中医药融合发展,设立两岸药用植物园和人才培训基地。
从“试验田”到“国家样板”,漳州正以中医药为纽带,书写“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2025年,漳州将深化“圆山计划”,放宽台湾医师执业范围,建设南方中医医疗医养名城,让“看中医到漳州”成为两岸乃至国际健康服务的新选择。
全链条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能级
在深化医改的深水区,漳州市通过堵浪费、精管理、优结构、保衔接的“组合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间,全市医疗收入增长率从15.82%压降至5.03%,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实现负增长,改革成效跃然纸上。
改革攻坚,刀刃向内优化收入结构。漳州将“三医联动”改革作为突破口,通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举措,推动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脱虚向实”。三年来,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31.6%提升至36.78%,药耗占比持续下降。改革成效在运营指标上凸显:公立医院管理费用占比压降至8.1%,较全国、全省均值分别低2.6%和0.7%;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比全国均值低10.82%,精细化管理的“漳州解法”五年蝉联全省医改考核前列。
智慧赋能,数据驱动运营提质。漳州市卫生健康委、漳州市医院充分运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持续探索建设脑卒中智慧急救模式。据统计,近年来漳州平均每年救助急诊取栓卒中患者500余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良好预后率达60%,位于全国前列。
绩效考核引领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从费用增速“三连降”到国考排名“节节高”,漳州医改的实践印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既要算清改革的“经济账”,更要守住质量的“生命线”。随着群众满意度攀升至98.82%、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突破36.18%,漳州医改的实践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地方样本。(杨婉真 陈徐昇)